欢迎来到温州东瓯中学

通知通告
教工之家
  • 一座城的文脉延续 温州府学文庙展示馆开馆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9-09-30 浏览:0

  • 古城温州,文化深厚;千年学府,文风蔚盛。

    9月29日下午,陈伟俊、姚高员、葛益平、陈作荣、陈浩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实地检查指导温州府学文庙展示馆开馆工作。走进温州府学文庙展示馆,市领导驻足聆听温州历代鸿儒硕学足迹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变迁。陈伟俊强调,要用好这一平台,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教化育人作用。

    30日上午,温州府学文庙展示馆正式开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祖焕,副市长汤筱疏,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叶育登,市教育局局长郑建海,鹿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易进,市教育局副局长伍挺,温州名城集团董事长徐孟鹤,全国著名文字学专家沈克成等出席开馆仪式。

    温州府学文庙展示馆位于市区公园路名城广场,这里曾是温州古代的最高学府——温州府学文庙遗址,展示馆位于西楼二、三层,总面积约为550平方米。

    开馆现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高公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叶萌春、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如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潘成松分别向展示馆捐赠了至圣先师孔子木雕,永嘉学派代表人物薛季宣、陈傅良、叶适黄杨木群雕像,何文渊、周旋、章纶师生群像雕塑,文庙青石模型等四件作品。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建海在开馆仪式上致辞。他说,温州府学文庙作为浙江第一所府学,一直是浙南教育文化的中心,是崇学尚礼、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奠定了瓯越千年文脉,成就了温州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的辉煌历史。在整个科举时代,温州地区共有进士1976人,其中南宋时期就高达1187人,占浙江进士总数近五分之一,比当时杭州、绍兴相加还要多,也一度造就了“温多士,为东南最”的美誉,涌现出王十朋、叶适、章纶等一大批教育文化名人,对整个浙南地区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温州传承儒家思想精髓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说,作为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府学文庙展示馆的建成开馆,将成为我市教育人文历史发展与变革的宣传展示窗口,为推进温州教育、文化强市建设注入新的元素。温州府学文庙展示馆典藏的教育文化及其思想精髓,也必将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促进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师从先贤,奋发有为,继往开来,为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高水平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作出新的贡献。

    最早亮相的公园路十景之一

    ——“府学儒风”

    2019年7月12日,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陈伟俊强调,要深化“温州学”研究,深入挖掘“永嘉学派”文化内涵,抓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打造“瓯”系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擦亮“文化温州”金字招牌。

    温州府学文庙展示馆,就是“文化温州”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公园路西侧的名城广场所在位置,曾是温州古城“东庙”的核心区域。古代温州城以 “东庙、西居、北埠、南市、中衙”为主要格局。所谓东庙,就是文庙,中国古代历史上,孔庙和教育始终紧密相连,往往“因庙设学”“庙学合一”。温州府学文庙曾是古代温州的最高学府,也是浙江省最早的一所官学。

    作为温州文化文脉的发祥地,原址文化重现文庙旧址,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延续温州“文化脉络”。同时这也是教育发展和变革在温州地域的一种具体表现,集中展示可以让当代人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温州教育的变迁,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传承和延续。

    为重现“孔庙”原址的历史记忆,打造公园路十景之一的“府学儒风”景观,名城广场南广场上还建设有“泮桥”“泮池”“棂星门”、景墙等文庙代表性建筑物。

    在这里,读懂温州“文化脉络”

    温州府学文庙展示馆分“文庙”“府学”“书院”三个部分,市民来这里参观,可以读懂温州的千年文化脉络。

    在展示馆二楼,主要展示“府学文庙来历与变迁”“温州人六艺故事”“书院发展与永嘉学派”“开新风办新学”等内容;三楼展示“历代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和典故”。展示馆陈列的大量照片、手迹、碑刻等珍贵史料文物,记录着温州悠久深厚的教育文化发展史。

    温州历史上“崇文重教”风气很盛,官员乡绅重教化、兴学风,鼓励偏远之地的年轻士子入学,还亲授课业,倡明教义,留下了众多佳话。如南宋的“状元老师”张九成,任温州知州期间,广交文人学士,举贤荐能,探讨思想,对永嘉学派发展与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明代温州知府何文渊,招收了一批良家子弟进府学就读,并亲授课业,质疑析理,不遗余力培养人才。这批学生中有明代温州唯一的文状元周旋,有乐清章纶、南昱、陈钝,平阳陈玑、永嘉郡城梁宏等登科及第,出现了明朝温州士人纷纷考中进士的高潮期。

    浙江省最早的一所府学

    从古代府学县学到书院书塾,及至近代的新式学堂,偏居东南一隅的温州,奇迹般地创造了浙江教育史上的一次次辉煌——浙江省最早的府学、县学出现在温州,两宋时期全省书院数量最多的是温州,南宋时温州考中进士数量全省第一、全国第二,近代创办新式学堂数量及规模在全省同样名列前茅。

    积谷山下谢池巷、府学巷这一片区,在历史上是温州文化教育交流传播的中心。

    温州教育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太宁年间(323~325),就于华盖山麓建立永嘉郡学(府学),这是浙江省地方发展史上最早的一所府学。

    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温州知府叶温将永嘉府学迁至九星宫故址(即今老工人文化宫一带),从此这里就成为温州府学与孔庙。府学巷,北宋时称为儒志坊,以纪念邑地“永嘉之学”始倡者,人称“儒志先生”的王开祖。明清时期,因巷口建有温州府学之故而改名“府学巷”。

    北宋以后,温州学者纷纷聚徒讲学,学风甚盛。南宋时期,温州办学成风,书院林立,居浙江之冠;期间,形成了“永嘉学派”事功思想,出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陈傅良、叶适等。(来源:文/郑全 夏雯雯 图/林委 王桂馨)

  • 上一页:感念师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下一页:郑建海:领导干部读书之我见
关闭
校园风光 MORE>>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2023 温州东瓯中学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17010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