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学科基地

  • 思政学科基地

  • 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指导
    发布时间:2024-02-24浏览:0

    来源:“真知局”微信公众号等

     

     

    1.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导向,细心研读课标,提炼学科核心概念,理解掌握基本原理,提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2.把握命题规律与趋势,加强对重点时政的研究和试题结构的研究,必修一没有主观加强。

    3.构建“素养导向下大单元大概念”复习模式,综合运用所学值得关注。

    4.注重思维品质培养,提升学科关键能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论是全国统一命制的试卷,还是分省命制的试卷,均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因此,结合相关情境,加强对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

    5.把握新教材新变化,突出基础与必备、突出核心与主干、突出整合与贯通、突出特点与时政热点,吃透教材、高屋建瓴、抓住重点、破解难点。

     

    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怎样进行,复习质量和效果才更好呢?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环节:

    一、四个专题化

    (1)考点专题化:这是二轮复习的核心和灵魂。研究高考,找出考题与考纲的内在关系,体验、感受、领悟高考命题规律。重点分析高考问答题答案的合理性、必然性、逻辑性。列考点清单,对考点内分外扩,能从任一考点出发,推理出其他考点;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考点归类。对考点分门别类,如“是什么”类考点、“为什么”类考点、“怎么办”类考点。

    (2)热点专题化:将热点解读题目化、问题化。将相似专题、侧重于某一内容的专题可合并讲解。如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综合类等。始终坚持考点辐射热点,热点回归考点。

    (3)训练专题化:抓小放大,进行选择题系列训练,对试题归类整理,找命题重点和规律;评讲专题化,把相同、相近考点热点合并评讲,如民族团结问题。

    (4)方法专题化:对不同题型,如选择题、辨析型简析题、探究题等,要总结共有和特有的解题规律;技巧专题概括,如哲学中的“特点”一词,可用矛盾特殊性、物质决定意识等考点。 

    二、注重整合

    复习中要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

    例如,对于生活与哲学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对于每个知识点,学生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三、时事热点问题

    做好时事、政策的搜集工作,解读社会热点,这是政治课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也是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迎考的重要内容。政策及热点专题教学是开阔学生视野,系统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基本知识,把握国内外时事热点的来龙去脉,掌握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途径。这一工作在高考二轮复习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四、突出能力

    一直以来,很多学生认为政治只要背会教材上的黑体字就行。从近些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现在考试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而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就应该突出对基本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都建立在对知识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审题的训练,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因此在复习课和评讲课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审题,结合学生的答案有针对性评讲。

    五、突破“高原现象”

    一轮复习重心落在考点知识的解读上,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全面、细致地掌握考点知识。二轮复习的重心则落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领悟上。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认真研究高考试题走向、认真研究做选择性题和主观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认真研究学生学习动态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地确定核心概念,做好概念分级工作,研究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规律,把握原理,梳理观点,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能够将考点知识融会贯通,通过习题训练培养比较成熟的学科思想、方法、能力,掌握学科认知活动的规律,扩展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树立坚定的信心和信念,突破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政治的复习要讲究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二轮复习时,已经距离高考非常近了,不能盲目的复习。务必使二轮复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上一篇:高考冲刺阶段备考“十大策略”
    下一篇:时政热点 | 2024届备考专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政背景 理论梳理 习题训练)

    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校长风采

    校园风光

     

    东瓯快讯

    校园动态

    通知公告

    教学科研

    初中部

    高中部

    校本研训

     

    德育之窗

    初中部

    高中部

    校园安全

    垃圾分类

    党团建设

    党建园地

    团旗飘飘

    教工之家

     

    师生风采

    教师频道

    学生频道

    招生报名

    招生动态

    文化建设

    教育品牌

    办学目标

    育人目标

    办学理念

    一训三风

    校标释义

    校歌

     

    思政学科基地

    思政学科基地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