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学科基地

  • 思政学科基地

  • 高考备考|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常见坑的回避策略与选择题十大干扰方式
    发布时间:2023-10-13浏览:0

    来源:“真知局”微信公众号等,本站转载本文旨在助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研,向原作者和平台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考政治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常见坑的回避策略

    (强调:使用技巧前,先看清题意,不要生搬硬套)

    ※总体思维

    国家干任何事情都是为人民老百姓好,要优先选择对老百姓好的,对人民好的。

    一、主语

    如果主语是国家、政府机关、党中央、国务院、人大等, 优先选国家对你好,且符合题意的选项!

    二、关键词

    中国在世界关系中“不主导、不引领”------高频考点。

    ※政治BUG

    1、在国际关系中,我国不能主导、不能引领!

    例:“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这句话不对,我们国家不能引领、主导国际方面的关系,所以绝对错误!

    2、在公共资源中,我国绝对主导!

    例: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因为涉及到公共资源,国家绝对主导!

    3、只有国家才能监管市场,企业不能监管

    4、选项中出现”消除”,必错!

    5、选项中出现”统一、有机统一、有机结合’,必对!

    6、决定权在于”会议”

    可理解为:我们国家的决定权都不能由个人或某个组织来决定,而必须由什么什么会议来决定.

    1 :若选项中出现:村民及居民的重大事情是村委会和居委会决定的,必错!(应改为由村民会议和居民会议来决定)

    2 :我国的决定权归属于各级人大及常委。(人大及常委不是组织,它是会议,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会议,所以:我国的决定权归属于各级人大及常委,这句话是正确的)

    7、国际关系

    1)国际关系政治题遵循的原则:新闻联播+题意。

    2)不能认为国家间共同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3)联合国:不动用武力;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例:联合国代行成员国刚果(金)的部分独立权和自卫权,错.

    (因为联合国不能代行独立权和自卫权,它是促和平,不会武力的, 中国高考认为:联合国不错,但中国更好!)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我们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要遵循的,但世界上其他各国在对外活动中是不会遵循这个原则的。

    9、共产党执政

    1)若选项中出现“依法执政的都是共产党”,必对.

    2)区分党依法执政和政府依法行政;

    党执政的基本形式是:依法执政,本质是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是前提.

    在做题时,要看清“执政”和“行政”这两个词语!

    民主执政的目的不是保证党的执政领导地位,而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0、政府决策方式  

    正确区分政府决策方式:

    1)科学决策指政府决策中获得信息和智力支持(二支持)--本质要求;

    2)民主决策指政府决策中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二度)--关键途径和内在要求;

    3)依法决策指政府决策中程序合法和内容合法(做到二合法)--前提,都发生在事前。

    记住:科学决策是专家参与的,民主决策是老百姓参与的。

    4)听证于民不是为了体现决策机关科学决策,而是决策利民。

    11、政府行使权力接受监督的方式

    1)区分政府行使权力接受监督的方式:最具权威最高层次的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各级纪委监察部门的监督------属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3)国家预防腐败局------属政府内部监察部门的监督.

    12、公民权利

    ------我国的公民权利“固定不变、有差异、无拍板权(只能间接或参与)

    1)公民的政治权利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可理解为公民权利“固定不变” )

    BUG : 选项中若出现“公民的政治权利扩大或缩小”,必错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每个公民。享有同样或相同的权力,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而是司法平等和实施平等。(可理解为公民权利“有差异” )

    BUG :若选项中出现“每个公民享有同样或相同的权利”,必错!

    3)在基层民主中,公民享有的不是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而是直接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可理解为公民没有拍板权

    BUG :若选项中出现“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必错!

    4)公民不享有决策权和决定权,只可参与决策。决策权在于决策机关,决定权是各级人大及常委。------可理解为公民没有拍板权

    BUG :若选项中出现“公民、村民享有决策权“、“公民、村民享有决策权决定权” 必错

    5)公民向决策机关通过意见和建议的方式参与的民主决策方式一定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指公民就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甚至琐事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强调为了解决问题而形成决策。------“从下往上”

    2)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涉及的是关乎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它是通过决策机关依法主动地将决策信息进行公示并征集意见和建议的方式建立起来,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强调决策初步结果或方案变更等公布,便于人民监督和建言,使决策更科学。------“从上而下”

    13、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区别

    1.区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方式

    1)同样是写信、打电话一,公民向决策机关写信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若公民向决策机关写信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这可理解为向什么机关反映就是行使什么权力.如向决策机构反映就是民主决策.

    2)若是公民给国家机关写信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这是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2.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

    记忆方法:信人鱼

    1)信坊举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议案)、舆论监督、批评、村民汇报工作------是民主监督。

    2)其他的则都是民主决策,高考中经常用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来混淆你,但做高考题时,90%都是选民主决策。

    3.村民组织……评选-----是“民主管理”

    1)村民自治的基础是自己选举当家人,村委会定期汇报工作是村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村民组织孝老敬亲模范评选,以引导家庭和谐,这属于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管理。

    14、政协

    1)政协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例: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只能,错。因为政协不能履行国家职能,这句话要记住,高考反复。

    2)政协不是协商民主的唯一渠道,还包括人大协商、政府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

    BUG:若选项中出现“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唯一渠道”,必错!

    3)政协并不只是由各民主党派组成,也不是各民主党派的联盟或议事机构,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行使的不是国家职能,而是职权。

    BUG:若选项中出现“人民政协是由各民主党派组成”、“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的联盟”、“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的议事机构”,必错!

    BUG:若选项中出现“人民政协行使国家职能“,必错!

    15、基层民主

    BUG :若选项中出现“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前面跟的肯定是高大上的虚幻的,不会是具体的什么东西

    BUG :若选项中出现“基层民主自治形式”,就要想到“村委会、居委会”之类的,

    ※经济BUG

    1、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下的分配方式(判断方法是看材料中是否有“国有、集体”这些字样)

    2、易错点:“引进来’与“走出去”区分不清------高考重点!

    提醒:“引进来”是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走出去”是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3、易错点:对经济全球化的三个表现区分不清

    提醒判断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是强调在生产领域,贸易全球化强调在交换领域,资本全球化强调在投资领域。

    4、易错点: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同等受益

    提醒: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在受益的同时,也对其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哲学BUG

    1、唯物论与认识

    1)意识类的东西不能决定……

    例如: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这句话错误,因为“心态”是意识类的,意识类的是不能决定的。

    2)“心想事成”类的观点必错!因为客观的东西不能取决于人的意识。

    3)若选项中出现“想问题办事情,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这类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的。(现在高考一般不太考)。(4)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制约!消除客观条件限制制约一定是错的

    5)若出现 “检验”这个词语,只能实践才可以检验。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用直接经验去检验间接经验。

    6)若出现‘认识的目的”,想“实践”(记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联系

    1)稳定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2)联系具有客观性,但是联系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若单考“联系”,出现“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这句话一定是错的,(一定要记住,高考必考!)

    4)若单考“联系”,出现“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句话,一定是对的。(一定要记住,高考必考!)

    3、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这句话是错的。因为不能说成新出现的事物,而是“新事物”

    4、矛盾

    1)材料中若出现“共同但有区别的 XXX 、一般、个别”等词语,可同意转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因为:共同是矛盾的普遍性,也是矛盾的共性;有区别的 XXX , 是矛盾的特殊性,也是矛盾的个性,共同但有区别的 XXX 也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关系。

    2)材料中若出现“构建机制、解决问题”,可同意转换成“矛盾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若出现“解决问题”,想“主次矛盾”

    4)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这句话是对的

    BUG 点:好的和好的在一起就是对的。

    5)认识事物要遵循个别到一般,在一般到个别的方法!注意:在高考中.常出玫关键性理论“因果倒置”这种情况。

    ※文化BUG

    1.做文化方面的题目,一定要用田忌赛马的思维!

    例如:文化对政治有促进作用。错。因为只有优秀文化才会对政治具有促进作用。田忌赛马第一轮!!好的对好的,中的对中的,差的对差的。

    例如:平等交流, 充分吸收对方文化。错。应充分吸收对方的优秀文化。

    2.社会实践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源泉和动力。------记住这句话高频语句。

    BUG: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错。

    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记住这句话高频语句。

    BUG: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错。

    4.考文化题目时,出现4个自信,必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材料中出现“科技创新"字眼,那说明要考文化,则选“增强文化自信”,必对。

    6.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强行让各种文化统一, 也不能人为地消除文化的差异。

    BUG: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必错。

    7.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这句话出现时一般都是正确的。但当我们中国举行一个活动让外国人来参加的时候,问如何处理两国文化关系时, 就不能选 “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因为别的国家是不会按这个走的)

    8.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错。应该是经济基础决定文化的特性。

    9.保护好古村落有利于全盘继承中华传统文化,错。因为全盘继承必错(绝对性词语)。

    10.文字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错。因为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高考真题中出现“全面反映、全面见证、全面印证'等绝对性词语必错!

    11.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错。应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12.雷锋精神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错!因为:我们说民族精神、抗战精神之类的,从来都不说钱,所以错在经济价值。

    13.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科学素养,中国说一个意识类东西,核心都是些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贡献!

    选择题干扰方式揭秘

    1、如何排除似是而非式干扰

    特点:这类题目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査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比如:“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似是而非式的干扰,正确说法应该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对策: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理论和题干的规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2、如何排除偷梁换柱式干扰。

    特点: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其常规做法就是将主体换掉。

    对策: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选

    3、如何排除正逆颠倒式干扰

    特点:逆向类型选择题要求从备选项中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的问句中常有“不是”“不属于”“不正确”“错误的”“与…·…·无关”等词,往往在这些词下面加着重号

    对策:解答逆向型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目,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用

    4、如何排除主次颠倒式干扰

    特点:这类题目常将概念间的主次关系颠倒,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

    对策: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对应概念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国体和政体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命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法加以干扰。

    5、如何排除因果倒置式干扰。

    特点:因果类选择题,顾名思义考查的是各类政治、经济生活现象的原因或结果,大多是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等问句。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主要原因等。这种题型最富于多变性和综合性,一般有较大的难度

    对策:要注意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多重因果关系更要明确区分不同的因果。比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构成多重因果关系,如果题目设问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因”,则应选前者,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结果就成了干扰项,如果设问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原因就成了干扰项。

    6、如何排除同义反复式干扰。

    特点:这种干扰方式通常是在因果类,或者题干有“说明”“表明”之类的选择题中,设置重复题干意思的题肢,考生如不仔细辨析就会错选。

    对策: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将题肢和题干逐一比较,舍去不属于题干原因的题肢,如果是最佳选择题,则要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个题肢。

    7、如何排除以偏概全式干扰。

    特点: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题肢,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

    对策: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化、绝对化的题肢舍去。关注“只要就”与“只有………才”等

    8、如何排除添枝加叶式干扰

    特点: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如“唯一”“杜绝”等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对策: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任何”“一定”“都”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

    9、如何排除鱼目混珠式干扰。

    特点:这类题目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使材料信息、设问信息和题肢信息不对应,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在高考政治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比如“以下属于外资经济的是: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其中后两者就属于鱼目混珠。

    对策: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题肢准确作答。

    10、如何排除答非所问式干扰。

    特点: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项。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对策:解答这类试题,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不论其本身的说法多么正确也不能选。


    上一篇:2024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主干知识梳理
    下一篇:高考政治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

    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校长风采

    校园风光

     

    东瓯快讯

    校园动态

    通知公告

    教学科研

    初中部

    高中部

    校本研训

     

    德育之窗

    初中部

    高中部

    校园安全

    垃圾分类

    党团建设

    党建园地

    团旗飘飘

    教工之家

     

    师生风采

    教师频道

    学生频道

    招生报名

    招生动态

    文化建设

    教育品牌

    办学目标

    育人目标

    办学理念

    一训三风

    校标释义

    校歌

     

    思政学科基地

    思政学科基地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