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学科基地

  • 思政学科基地

  • 速看!高三一轮复习走稳这6步,成绩一路上坡!
    发布时间:2024-09-05浏览:0

    来源:“真知局”微信公众号

     

    每位高三生都要特别重视一轮复习,一轮复习是一个新的开始,无论之前有多少差距都可以通过一轮复习弥补回来,同时很多差距都是在一轮复习的时候拉开的。总结了一轮复习的重点与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各位同学!

     

     

    一轮复习两重点

     

    重点一:回归课本

     

    一轮复习的重点之一就是回归课本,无论你基础好与不好,都一定要重新把课本知识系统梳理一遍,巩固课本上所有知识点,夯实课本基础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高考中所有试题都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很多高考试题都是由课本习题、知识点变化而来,所以一轮复习一定要高度重视课本知识。

     

    重点二:重视做题

     

    习题是课本知识的应用,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勤加练习,只有通过做题才能发现自己薄弱的环节。做题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常备错题本,这样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回顾错题是快速提升成绩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一轮复习六步法

     

     

    第一步

     

    精读教科书,进行系统知识梳理

     

    这一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旨在使学生回忆和识记学科基础知识,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规律、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很多学生经常忽略这一步,总是觉得课本没什么可读的,其实不然,课本是知识和方法的载体,是任何复习资料代替不了的。

     

    通过精读课本,可以自己总结出知识点,并且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及其所蕴含的方法。以物理课中的“质点”这一知识点为例,课本首先从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复杂性入手,得出精确描述物体运动不容易,其原因是物体有形状和大小。进而提出了一个猜想,把物体能不能看出一个“点”,随后考察了具体的实例,发现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忽略物理的形状和大小,把它看出一个点,这种用来代替物理的有质量的点就称之为质点。随后,课本对什么时候物体可看成质点以及质点模型建立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研究,如果考生在复习之前,能认真把教科书自己阅读一遍,其复习的效率一般要高于别人。

     

    第二步

     

    认真听讲,完善知识结构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迁移能力是正确、高效解题的保障。高水平的老师授课,总会用最精炼的方式将知识结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总结起来。

     

    总结知识结构的好处,第一,将主干知识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逻辑排列起来,便于学生记忆;第二,知识结构有利于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第三,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准备,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升。一般情况下,每复习一个单元的内容,老师首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从教学的情况可以看出来,很多学生也不重视这个阶段,觉得已经学过的东西再讲一遍没有意思,而且高三复习课相对来讲比较枯燥,高三又累,上课容易犯困。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师走,做好课堂笔记,这样方便日后查找笔记归纳知识结构。

     

    总之,完善知识结构,将客观的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储存在头脑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最高超的复习,是学生自己总结和完善知识结构。

     

    第三步

     

    完成例题和变式,体会解题方法

     

    现在的高考复习要对各种考点和题型进行了归类;在知识梳理完成后,每一类题型例题和变式练习题也可以做一个汇总,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使考生熟悉相应知识单元有哪些核心考点和典型例题;另一方面,尝试解这些题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暴露出来的过程,有助于大家监控自己的学习,为后面的环节打基础。

     

    第四步

     

    听课学习,掌握典型题目的通用解法

     

    这一步最为关键,这是高效复习的有力法宝,是第一轮“六步复习法”的核心环节。

     

    这里包含两个要求,一是要熟知每一个考点有哪几种典型的例题,二是要掌握不同题型的通用解题方法。掌握通用解题方法有诸多好处,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二通用方法,也就是大家常用的方法,自然也是阅卷老师常用的方法,是与试题的标准答案最接近的方法,这样容易得到高分。

     

    事实上,每年的高考,新题型和独到的方法并不是很多,绝大多数都是常规题型和常规方法,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考试的成绩,一定要尽可能地掌握典型题目的通用解法

     

    第五步

     

    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并及时反馈

     

    理解了学科知识,掌握了题型和解题方法,并不代表着复习的结束。这是因为,高考复习的目的是应对高考,考试又是考查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通过练习才能培养起来,用学习心理学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要实现程序性知识应用的自动化。

     

    也就是说,要对题型和方法熟练到一定的程度,什么程度呢?看到题目想到解题方法。要达到对题型和方法的自动化运用,就必须进行一定的反复训练而且练习要有质量,以学校老师的要求为主,专门做老师要讲解的题目,并且在老师讲之前做完。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因为没有反馈的练习是无效的。

     

    第六步

     

    课后反思和总结

     

    很多没有掌握正确复习方法的同学进入高三,会不自觉地陷入“只做题不思考”的困境,原因很多,除了一些同学长期以来认为只有做题才是学习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学习的错误认识有关外,一部分同学对高考复习敷衍了事,完任务的心态过甚;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基础薄弱,做题速度慢,为了赶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只得花很多精力去做题,结果看书、整理和总结的时间没有了。这是不对的,任何学习都要和遗忘做斗争,学习的过程本身也是个遗忘的过程,为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是必要的

     

    反思和总结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检查自己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情况,二是检查自己对题型和方法的熟悉情况,三是对自己的错题进行整理且归纳做错的原因。

     



    上一篇:除哲学讲的木桶原理,还应懂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羊群效应、二八定律等内容
    下一篇:高考政治开放题 | 跟着新华社学写“短评”

    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校长风采

    校园风光

     

    东瓯快讯

    校园动态

    通知公告

    教学科研

    初中部

    高中部

    校本研训

     

    德育之窗

    初中部

    高中部

    校园安全

    垃圾分类

    党团建设

    党建园地

    团旗飘飘

    教工之家

     

    师生风采

    教师频道

    学生频道

    招生报名

    招生动态

    文化建设

    教育品牌

    办学目标

    育人目标

    办学理念

    一训三风

    校标释义

    校歌

     

    思政学科基地

    思政学科基地

     

    联系我们